《1956年拉萨报告书》当中第12段条文写道:“我们进一步相信,本邦教育政策之最终目标,必须将各族学童集中在一个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家教育体系,虽然我们认识到达成这目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必须逐步推行。”
虽然,在我国独立初期的《1957年教育法令》中没有“最终目标”的条文,但是“最终目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政策、法令与措施的主导思想。
政府在2007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从明年年起华文及淡米尔文将被列为国民小学的正课,其中全国有150所国小教授华文、70所国小教授淡米尔文。教育部的初步试验暂定三种模式:一、全日制教12节课;二、分上下班教五节课;三、在课外教五节课。
根据2006年统计,共有6%华裔子弟在国小就读,到2010 年预计会提升到12%;印裔子弟有43%在就读国小,预计到了2010年将提升到60%。
这是新的手段,以达到最终目标,并非是什么改革或者开放。
然而,教总目前共接獲62名国小教导华文的老师反映他们困境,並且要求該会协助以向教育部爭取批准他们到华小执教,以让他们有所发挥。一些在国小执教的老师因国小华華文班的种种问题,而希望申請到华小执教。这些问题包括家長和校方不注重华文科、課程被排在課外、学生無心上課等。在国小教导华文科的老师被視為「特殊教师」(guruluar norma),所教导的华文节数沒有被校方計算在內,必須比其他教师教导更多的节数。由于国小华文班的上課時間在課外,減低学生学习华语华文的兴趣,再加上宗教課的因素,影响到华文班的出席率。
看来,“将华文及淡米尔文列为国民小学的正课”,仍然缺乏有效的执行,算是侥幸,完全“归功”于长久以来所执行的种族政策和腐败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