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国民型华文中学”笔记

最近两个月来,接二连三的评论“国民型中学”及其面对的各种问题,似乎有受到各路人马关注的趋向,频频在中文报章上讨论的首推前董总主席胡万鐸先生,过去几个星期来,接连在《东方日报》发表过的短文就有:《是關注國中的時候了》、《集思廣益維護華教》、《支援國中維護華教 国民型中学困境与意愿》、《國民型中學問題與挑戰》至今不只四篇。苦口婆心的一再强调“國民型中學與独中為先贤们辛苦创立的华文中学”、“有90%华小生毕业后到国民型中学或国民中学就读,对提昇华文水平、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同样举足轻重。”对国民型中学当前的处境,既没得到政府应有待遇,也缺乏华社的关怀,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华社能够把回心转意,出来除了大力扶助华小、独立中学之外,也要同样关照和资助国民型中学。

12月4日,由七个华社组织催生的《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研讨会在槟城召开,据各报章报道,出席多达300人,由全国研讨会工委会主席暨森华堂副主席张金祥主持,联办单位包括森华堂、隆雪华堂、槟华堂、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林连玉基金、校友联总、华总《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但会议通过提案及日后工作方针、大会提案等,至今报章却没有具体报道。

董教总向来对于国民型中学都有一定关照,早在几个月前教总就联合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对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对华文班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共69所中学回复,于8月24日发表《 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其中值得留意的是:

积极回应的共69所国民型中学,华裔学生总数97,479人(占94.24%),以目前全马约60万华裔中学生计算,这大约只占华文小学升学人数的16%,加上5万名(10%)在独中就读,华裔中学生74%是在这69所国民型中学范围外的国民中学就读,换句话说说:今天明绝大多数华小毕业生是分配进入国民中学继续就读,足见几十年来我国华文教育体系竟落得如此残破不堪。

仅仅69所国民型中学,却有多达40所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至2010年还有96个华文教师空缺没有填补。

华文师资的培训,在2007年以前,教育部除了开办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中学华文组,以培训中学华文师资以外,也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通过非大学资格教师大学资格化课程(PKPG),每年培训约100名中学华文教师。不过,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不再举办KPLI中学组课程和PKPG课程,因此,这两项课程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计划也跟着停办。随着教育部的师范学院不再培训中学华文师资后,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UPSI)是目前主要培训中学华文师资的教育机构。然而,近这几年来,这所师范大学每年通过大学毕业生文凭课程(DPLI)所培训出来的中学华文师资人数不到60人,根本无法填补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华文师资空缺。看来这是变相的慢性蚕食,回顾当年联盟政府为加剧完成对华校的改制工作,马华国会议员李三春与李孝友上电台以华语广播讲解改制的好处,华社如今必须铭记这种沉痛的史鉴。

全国各地的国民型中学所面对的问题相当复杂,办学效绩的差异很大,各校华文班大多面对问题,不能和槟城4所“控制中学”的成就相提并论。

12月11日,“國民型中學發展籌委會”成立,由太平華聯國民型中學董事長林榮華出任主席的籌委會,并立即召开中央机制会议,希望积极拟定国民型中学未來的發展方向。宣布工委會成立宗旨:

1,促進各国民型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之间的联系。

2,捍卫生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定位。

3,爭取落实当年政府改制中学的承诺。

4,正視华小毕业生升上国民型中学的问题。

5,提昇国民型中学的华校特征。



以下是马來西亞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工委会筹委会名单:

主席:太平华联国民型中学董事長林荣华

秘书:张貞明校長

副:徐品世校長

財政:彭运明校長

法律顾问:林良平律师

理事:雪兰莪光华国民型中学郑会智律师、直辖区吉隆坡尊孔国民型中学郭金棠、沙巴双修国民型中学拿督周伟怀、砂拉越诗巫敦化国民型中学陈天忠、槟城恆毅国民型中学拿督骆育明、柔佛昔华国民型中学丹斯里拿督陈孟通、森美兰振华国民型中学邱亞來、彭亨劳勿中竟国民型中学吳福球、馬六甲育民国民型中学郑肇狮、吉打居林觉民国民型中学廖永安。

保留:吉兰丹、丁加奴及玻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