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读《穷人的银行家》笔记

本书作者Professor Muhammad Yunus,1940年生于孟加拉吉大港,毕业于达卡大学,得到Fullbright奖学金后赴美,在Vanderbilt University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2006年10月13日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孟加拉
國土面積:144,000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不及马来西亚一半,世界第94名)
總人口:150,448,340(2007年中估計數,相当马来西亚人口5.4倍,排名世界第7名),文盲占总人口75%。
人口密度:1045/km2(世界第11名)

孟加拉从13世紀改信伊斯蘭教,到16世紀時,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7世紀被莫臥兒帝國征服,18世紀後半葉淪為英國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被分割:西孟加拉歸印度,東孟加拉(即:東巴基斯坦)歸巴基斯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3月26日東巴宣布獨立,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妇女身受双重压迫
“在孟加拉,妇女比男人面临更为严重的饥饿与贫穷的问题,妇女比男人更深刻体会饥饿与贫困。如果家里非得有一个成员被饿死的话,根据一种不成文的法律,你必定是那个母亲。在饥馑与匮乏的年景,母亲还会由于无法用母乳养活她的婴儿而遭受难以承受的痛苦。”

“据孟加拉的一个研究机构估计,在过去二十六年内所接受的三百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中,75%并没有用在孟加拉,而是被花费在设备、用品和来自捐助国本身的顾问身上,大多数富有国家的外援预算主要用于安置本国人就业和销售本国商品,扶贫只不过是一件捎带的事。实际上,捐款的的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那些帮助做出采购决策和签订合同的官员与政客们的酬金。”

格莱珉银行的诞生
1976年的一天,他因无法忍受看到制作竹凳的赤贫村妇受到中间人的剥削,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赤贫的村妇,这一点点钱,就能帮助她们摆脱“契约奴隶”的身份,能够自己买生产资料(竹子),把制成的竹凳子直接到市场去卖,从而得到尽管是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润。由此开始,尤努斯开始实验,创立“小额贷款”模式。七年之后,正式转变为一家(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借钱给穷人的银行。此后三十年中,格莱珉模式在全孟加拉乃至世界各地扩张和复制。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现有1277个分行,遍布46620个村庄,员工总数为12546.累计贷款总额为2079.6亿塔卡(44.6亿美元)。至2003年1895.7亿塔卡(40.2亿美元)已经清偿,还款率为98.89%。贷款100%有内部资源提供,自1995年,格莱珉银行不再接受任何捐款。

“自从1976年在乔布拉村启程,格莱珉银行走了很长的路。、、、、、、我们累计了多年的经验;目前,格珉莱银行的贷款者们拥有用户总股本的93%,剩下的7%有孟加拉政府拥有。贷款人总额为260万,其中95%为妇女。”

“如果我们把给别人的相同或相似的机会给穷人的话,他们是能够使自己摆脱贫困的。穷人本身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贫穷的世界,我们必须去做的只是解开我们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作者对扶贫的见解
“向失业者提供救济,并非解决贫困问题的最佳方法。身体强健的穷人不想要,也不需要慈善救济,失业救济金只是增加了他们的不幸,剥夺了他们去做事的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剥夺了他们的自尊。”

“穷人之所以穷,并非因为没有经过培训或是没有文化,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得到他们的劳动酬报。他们无力控制资本,而恰恰是控制资本的能力才会使人们摆脱贫穷。利润是坦然地倒向资本的,穷人处于还无力量的境地,只能为生产资本控制者的利益劳动。”

“他们为什么无法控制任何资本呢?因为,没有继承任何资本或贷款,有因为被认为没有任何信贷价值而不能贷款。”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修筑种族籓篱有默契

由于反贪污局对雪州民联政府行政议员的“盘查”,并造成一名无辜的行政秘书,在盘查过程中从反贪污局大楼离奇坠楼身亡,反贪污委员会的头目们对此非但没有承担责任,给人民公开析疑交代,仍然是表现一贯的高傲,一夜间,众怒难歇,反贪污委员会变成了千夫所指,落得好比过街老鼠,不单受到许多朝野政党领袖的公开指责,各民族民众为此走在一块,共同抗议,表达对赵明福的无辜牺牲的不满和愤慨。

这时,那些维护着垄断利益集团的种族主义分子最感到不安,看到各民族人民走在一起,表现空前的团结,同仇敌气的时候,这就触及到他们的守护底线——谎言被揭穿了,长久修筑起来的种族籓篱再次遭到人民突破。为此感到惊慌失措。

据《马来西亚局内人》7月19日转载,那位精通玩弄种族情绪的老政客写道:
“新经济政策在过去推行39年以来,土著实际只拥有20%的持有权,而仅在全马人口26%的华裔则持有50%,土著所拥有的财产仅有15%,而其余的都是由非土著所持有,因为城市地区的地产比郊区更值钱。”

他警告说:“若马来人能认真看待这种情况,他们肯定会感到难过,因为几乎各领域都是由非马来人所掌握。”
并煽动说:“非马来人是居住在高级住宅区,而马来人则居住木屋区内。”

《每日新闻星期刊》也在同一天刊登新海峡时报集团总编辑再努(Zainul Ariffin Isa)的评论〈赵明福死亡导致各种政治投机活动〉(Kematian Teoh timbulkan pelbagai spekulasi politik),大力抨击在野党领袖在事件后续发展过程,质疑马来人的能力。

他质疑说:“为何作为一个马来人的雪州大臣,怀疑自己族人的透明公正行事的能力?”

又质问,“众多政府机构的官员难道不是马来人吗?难道马来裔的警察、法官、教师、调查员、医生、讲师全部都不能够被相信吗?”

它批评(雪州大臣)卡立质疑马来人的能力,不能够公正地处理赵明福的案件,同时更指卡立不相信马来人,对抗以马来人为多数的国家机关。

民族团结、种族和谐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一旦各族民众走到一起,努力争取大家的共同权益,他们就坐立不安,希望把种族的籓篱加固修筑起来。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反贪污局的真面目

前天,雪州民联政府行政议员,欧阳捍华政治秘书赵明福,被莎阿兰反贪污局拘留盘问直至深夜,隔天发现离奇坠楼身亡;在同日同一地点,也遭到反贪污委员会盘问的加影市议员陈文华,向媒体揭露了反贪污局官员的使用的审问手段,从他受到连续数小时的疲劳审问的情况看,和过去的政治部的审问方式、手段,可说是一脉相承,顶着匡正腐败的招牌,名字动听的的肃贪机构,无疑是换上新装上阵的政治部,是势力集团镇压反对力量的走卒鹰犬。

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白色恐怖的人都知道,马、星两地,恶名昭瘴的“政治部”(Special Branch),覆盖广泛,无孔不入,以各种不同面目渗透进入城镇的民间团体,学校、社团、职工会还是政党等,到处都安置他们的线人,对异议者和对立党派人士,动辄拘捕逼供,随时滥用内部安全法令,进行无需审讯长期监禁。今天,随着民众的醒觉,如果使用粗暴的镇压,最终势必遭遇到人民唾弃,因此要执行那种卑鄙的勾搭,不得不包装打扮。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海南面包

小时候,市面上最普遍的面包有两种,一种是华人烤制的“海南面包”,另一种是印度人烤制的“孟加里面包”;至于高档的精制面包,就是所谓的“Cold Storage面包”,那时只有少数冷藏食品商店才买得到,毕竟都是供给一些吃细粮的和洋人顾客。

住家就在旧宽柔一小对面,附近有好多茶室、咖啡店,记得:福来居、榕南园、大东、福新等几家,都是由福州人经营,但面包一概都是海南面包;家里习惯天天吃粥,偶尔也来换一换口味,吃一餐面包搽加椰,那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后来由于工作,住在双溪威新村,和第二路关帝庙同排,有间茶室自己烤制海南面包,傍晚七点是面包出炉的时间,同屋的几位朋友,总会打发其中一人去买刚刚出炉热面包,这就是隔天的早餐。

在南北大道还没开通的日子,每逢南下新山,我总要在Alor Gajar停留片刻,因为有家叫南香的咖啡店,可以坐下喝喝咖啡吃吃烤面包,饶有情趣。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样式的糕点面包,不但强调健康营养成分,更有各种花俏,玲珑满目,今非昔比,就是粗淡简单的传统海南面包难找。

有一天早晨,我街边一位年长的印度面包小贩询问,有没有卖海南白面包,他说:“有的,这好吃何必买贵的。”

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少讲、多做

俗语说:“不开口,没有人当你是哑巴。”讲多了,容易变成语无伦次。

过去,不少受到民众尊重的人,终其一生默默耕耘,始终为民众做好事,没有张扬,没有自夸居功,没有高调础础逼人。这就是崇高的品德,是中华文化推崇的优秀传统;有位诗人在他的词里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心国内时事的人都会留意到,有三两位爱出风头的“二毛子精英”,有当上大官的父子,还有回返斗室的博士,他们一向都以民主、民权斗士的姿态,习惯在媒体上亮相说三道四。

这回在槟城发生的豆蔻村居民逼迁事件,民众上门来向他请愿,他先推说是前朝的事,没法推脱,又改说中央,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竟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戴上首长的桂冠。

而那位回归斗室里的“前院长博士”,又再出版了一本新书,请人翻译,充满想象力的把别人谩骂一通,志在推销自己,可惜发布会上也只能听到他那班罗罗的掌声,这原本就不太洋洋得意,刚刚燃烧起来的欲望,奈何又被驱回到那烦闷的斗室,背后支使的精英头头又不动声色;这时,只要听到外边一点不顺耳的声音,就要机械的妄吠几声。

这就是所谓的:“失道寡助”。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幸福的人——她为了别人的孩子




转载:

  在河南郑州西郊某小区,一名“80后”的乡村女校长李灵,为了给村里学校300个孩子建一个阅览室,孤身到郑州骑着三轮车收购旧教材旧读物。李灵是标准的“80后”,生于1982年,今年27岁。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无数网友被感动了,他们评她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应该推荐她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为什么会被网友评为“最美”,为什么会有很多网友感动,就是因为她为社会为困难孩子不索求回报的付出,难为可贵之处是一个经济能力并不好的80后乡村女教师为了一些贫困的孩子收破烂。美的境界是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善良,而这位乡村女教师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在这个道德滑坡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名利占据了社会主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少了许多,人性的善良用金钱来衡量,当社会越来越丑陋时,人们呼唤美的东西来净化。标榜乡村女教师,正是因为她的美与社会的丑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因为她的美,是我们所崇尚的。人性的光辉伟大美丽,不在于轰轰烈烈,在于朴实日常随意的表达。

  乡村女教师震撼了许多人,很多人也为此感叹社会反差,为了失学儿童而举债、奔波,这是牺牲自己的善良。而有能力的人,只是一味的向社会索取,却很少向社会回报,眼睛里只有金钱名利,为富不仁;一些为官的人,没有怀揣百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了口号,满脑子的官运亨通,与民争利,口号喊得多实事办的少;社会风气在“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下萎靡。

  美的对立面就是丑,乡村女教师的美,也揭示了社会的丑陋一面,她的善良也反映了教育的尴尬和缺失,也衬托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呼唤乡村女教师的美,宣扬乡村女教师的美,当宣扬的美,越来越多时,激起社会更多是责任感,让丑陋越来越少。

  乡村女教师的美,但愿能让有关部门重视教育资源的盲区和死角,也让那些过着奢华的生活,钱多得几十辈子都挥霍不光的人“善小而为之”的去回报社会,但愿她的感动能唤起众多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