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几分可爱

有一两位华人学者,爱发表另类使人刺耳言论,主张什么单一源流学校促进种族团结;最近,又再提出“华校栽培出缺乏创意和竞争力的学生”的看法。

这几天来,报章上看到的反应也逐渐热烈了,有的人说他不懂华文,不了解华校的办学机制,没有资格批评华校;也有的人说他侮辱华社,必须道歉;还有个向来自称是代表华人的政党的青年团却要和他公开辩论。

看来观点言论的对与否,的确是非常争议;由于这种言论的“货色”没有遇上时机,公然露脸的买客少之又少,就连副首相也表示“不什么认同”,这大概和国阵的“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奇怪的是,向来都未必真心支持多元种族权益应该平等的政治人物党团,也纷纷出台表态,争先恐后,反应激烈,真是难得的机遇。

也许,读书人真是不懂得选对时机,往往会卖错货色,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变,只卖一种货色,有所谓的个性,有时虽错不改(或改不来),确实有几分可爱;而政客的演技就高明的多了,台上台下说变就变,不惜“城头变幻大王旗”。言论也修饰得优雅动听,但绝不能尽信。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成事不足

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很多瞒盰自大的当权者,只知巧取豪夺,不顾民生,强施种种苛政,民众的群起反对,懂得“抚顺民意”怀柔的,得以苟存,否则垮台失败。

2010年的财政预算中,有两条新措施遭致下层民众强烈不满,一是凡车龄超过15年的私家车,需要“检验合格”,才能够更新路税;另一条是,征收每张信用卡和挂账卡每年50元服务税。

从11月23日宣布过后,反对的声音可说是此起彼落,没有间断。两天前,草草收场,宣布取消,连有关实施的细节,都不曾宣布。另一条,至今没有任何改变。

全国超过15年车龄的私家车统计有数百万辆,以目前区区的数十间验车中心,一夜之间,要增加百倍的工作,如何应付?何况原本就已经名声狼藉的垄断官僚机构,如今只会增加民众的闷气,制定这种条例的专家官僚们,岂不是闭门造车,敷衍塞责,最后弄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009年10月31日星期六

老爷不给你们饭吃

前天,国会在进行2010年財政預算案辯論時,巫统四加亭區國會議員拿督莫哈末阿茲,乘机转变话题,毫不留情的对自己称兄道弟的“同僚”,给奚落得一文不值,这时可怜的国阵成员党-----马华和民政,更加难堪无地自容的是,敌对党派也乘机踩上一脚,正是,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他說:“已經失去黨員的信任了,就退下吧!讓黨內的其他人取代你,你以為只有你最厲害嗎!我現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說話,首相是一個有尊嚴的人,他的部長也必須是有尊嚴的人,如果真的有尊嚴,為何不停止,為何還要等下去!”
还有:“如果這名部長本身都沒有KPI,屬下的官員將無法信服這名部長。”

一向来,所谓的国阵的合作伙伴,哪有不卑躬屈膝,听命于巫统,换取小小权位。巫统的九流后座议员,虽然不学无术,但最懂得观颜察色,对上头老爷的心事,心有灵犀处处通,其实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言外之意就是说:“没用的废物,老爷不给你们饭吃。”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沉船的一刻

马华的内部纷争,由于各个派系的利益分配不均,从去年的明争暗斗,演变到今天的“公开混战”。这一场连接一场争斗,有些道貌岸然似的君子和娇气十足贵妇们,也纷纷舍下身段,恶相毕露。原本自称是代表五百万华裔的执政党,也曾经有过光辉体面的日子,可惜当今老本耗尽,在面对即将沉船的最后一刻,不顾面子地争先恐后,确实不在话下。

几十年前中国的军阀混战,鲁迅给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这么写道:

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出师无名

最近,被报章媒体频频报导的“马华公会党争”课题,虽然还没有完全落幕,但似乎有着落了,现在双十特大已经敲定,原本可能争议的议程也不再争议。

旁观的人都很清楚,这是一场闹剧,热热闹闹、纷纷乱乱,不具备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根本没什么看头,直接受益的是报章媒体有好多“新闻”报导,一时间花边成了头条,一代版都是轻描淡写,真是轻松而不伤脑筋。

一个庞大的组织里,难免存有内部各种宗派,假如因为不同派系所代表的政治路线引起的斗争,又和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就可以清楚标签上进步和保守、是和非、黑和白,这样的斗争才是内部矛盾转化成表面矛盾,是从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华公会所发生翁、蔡之争,充其量只不过是借题发挥,从大的面来看,其引起的隐伏根源,就因为一大批在当选中失意的小帮派没得到“安抚”,现在正好借题伙合起来了,可笑的到底还是出师无名。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莎亚南23区的“特殊居民”

上个星期,一群为数约50人莎亚南“居民”,带着一只血淋淋的牛头,到雪州莎亚南政府大厦前举行一场“牛头示威”,抗议民联州政府批准一间兴都庙,从莎亚南19区,迁移到沙亚南第23区临近的工业地段。

该行动委员会主席马尤丁(Mahyuddin Manaf)向媒体发言时警告,州政府必须做出让步,否则他们将会做出反击。
“我们不会做出一丝让步,就算是失去性命,或是流血。我们将会捍卫第23区,不会允许建庙。”
沙亚南第23区行动委员会副主席依布拉欣沙比里(Ibrahim Sabri)在演讲时说:“如果有流血,那么州政府就必须为坚持建庙而负责”。


自从308以后,又是一次带着邪恶动机的种族挑衅,明眼人不难看出,像这种独特的示威行动者,无非是一伙得到种族主义者的背后唆使的“特殊居民”,一般居民求得是安居乐业,在本身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的情况下,绝不愿意做出这种损害其他族群的狂妄举动。更何况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居民,还包括其他族群。

2009年8月19日星期三

读《窗边的小豆豆》笔记


黑柳彻子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萨阿德.霍瑞手中接过奖牌,表彰她25年来为世界儿童所做出的贡献。


作者:黑柳彻子 (于1933年出生)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 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

这里不谈什么教育原理,只是幼年小豆豆的生活和学习历程,作者以蓝天般的孩童心思、淳朴率真的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就像一般民众生活周遭所发生的小事,背景恰好是日本的二战前夕。书中对于爱护孩子、信赖孩子的小林校长的描述,没有造作点缀,却使人印象深刻,他那不流于世俗的办学理念,自然的塑造出一个高尚而又谦和的人格形象。

好动、淘气的小豆豆,刚开始进入小学一年级,很快就标上‘无法调教的孩子’的标签,妈妈给老师请到学校来,老师告诉她孩子在课室里的那些天真的举动,结论是无法调教,请小豆豆妈妈将孩子带到别的学校去;妈妈只希望找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性格的学校,希望能够教会她和大家一起学习就好了,就这样找到了由小林校长开办的共荣小学——巴学园。

当妈妈送小豆豆到这所新学校去和校长先生见面,小豆豆高兴得一个劲儿就冲着小林校长滔滔不绝地讲了4个小时,而校长耐心的听着没有打断她说话,因此自然也高兴的成为了巴学园的学生。这所小学的教室都是退休的电车箱,全校六年级学生总数还不到50人,小豆豆的班上只有9个同学。第一天上课,老师就将一天的课程安排和要点都写在黑板上,接下来就任由学生随便选择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习,于是同一个班的同学同时进行的却是不一样的课程。由于同学们都是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对于不是那么喜欢的课程后来也能按时完成,效率就比较高,下午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外出散步,在大自然中学习,在游览中学习。

巴学园创立于1937年,几年后(1945年)在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是所由校长本身资费的学校,校长小林宗作,曾经到过欧洲,在巴黎遇见过作曲家和教育家达克罗兹先生。达克罗兹先生长期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教育孩子们,不要用耳朵听音乐,而是‘用心去听、去领会’,当孩子们听音乐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不应当是没有生气的教育,而应当是跃动着的、充满生气的音乐。这才能真正唤醒孩子们的感觉。

作者眼前的校长,是位头发已经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齿有的也脱落了的中年人,但脸上的气色非常好。他的个子不高,不过肩膀和胳膊都很结实,黑色的三件套西装已经旧得有些走了形,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非常整齐。

“不要把孩子们束搏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的大自然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的多。”

“无论那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品质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
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为了让孩子看到真正的东西,孩子们也安排到地里田间去,“旱田老师”让大家见识各种作物的生长,校长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珍贵的。因为,孩子们对自己感到兴趣的东西,是可以牢牢记住的。

吃午饭的时候,通过大家饭盒里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引导孩子们开开心心的说说吃吃,增加他们的知识,同时也兼顾到孩子们日常的营养均衡。午饭前,校长就会在礼堂里让孩子们打开各自的饭盒,检查是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都齐全了,校长太太提着食物盒子跟随,如果发现孩子的饭盒缺少“海的味道”,校长太太就会给这个孩子一块山芋;如果发现孩子的饭盒缺少“海的味道”“, 校长太太就会给这个孩子几个鱼丸。

对于像高桥君、泰明君这样身体上有缺陷有障碍的孩子,校长始终尽了自己做到的种种努力,为了增加他们的自信,铲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以及自己比‘别的孩子劣等’的阴影。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读《穷人的银行家》笔记

本书作者Professor Muhammad Yunus,1940年生于孟加拉吉大港,毕业于达卡大学,得到Fullbright奖学金后赴美,在Vanderbilt University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2006年10月13日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孟加拉
國土面積:144,000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不及马来西亚一半,世界第94名)
總人口:150,448,340(2007年中估計數,相当马来西亚人口5.4倍,排名世界第7名),文盲占总人口75%。
人口密度:1045/km2(世界第11名)

孟加拉从13世紀改信伊斯蘭教,到16世紀時,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7世紀被莫臥兒帝國征服,18世紀後半葉淪為英國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被分割:西孟加拉歸印度,東孟加拉(即:東巴基斯坦)歸巴基斯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3月26日東巴宣布獨立,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妇女身受双重压迫
“在孟加拉,妇女比男人面临更为严重的饥饿与贫穷的问题,妇女比男人更深刻体会饥饿与贫困。如果家里非得有一个成员被饿死的话,根据一种不成文的法律,你必定是那个母亲。在饥馑与匮乏的年景,母亲还会由于无法用母乳养活她的婴儿而遭受难以承受的痛苦。”

“据孟加拉的一个研究机构估计,在过去二十六年内所接受的三百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中,75%并没有用在孟加拉,而是被花费在设备、用品和来自捐助国本身的顾问身上,大多数富有国家的外援预算主要用于安置本国人就业和销售本国商品,扶贫只不过是一件捎带的事。实际上,捐款的的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那些帮助做出采购决策和签订合同的官员与政客们的酬金。”

格莱珉银行的诞生
1976年的一天,他因无法忍受看到制作竹凳的赤贫村妇受到中间人的剥削,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赤贫的村妇,这一点点钱,就能帮助她们摆脱“契约奴隶”的身份,能够自己买生产资料(竹子),把制成的竹凳子直接到市场去卖,从而得到尽管是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润。由此开始,尤努斯开始实验,创立“小额贷款”模式。七年之后,正式转变为一家(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借钱给穷人的银行。此后三十年中,格莱珉模式在全孟加拉乃至世界各地扩张和复制。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现有1277个分行,遍布46620个村庄,员工总数为12546.累计贷款总额为2079.6亿塔卡(44.6亿美元)。至2003年1895.7亿塔卡(40.2亿美元)已经清偿,还款率为98.89%。贷款100%有内部资源提供,自1995年,格莱珉银行不再接受任何捐款。

“自从1976年在乔布拉村启程,格莱珉银行走了很长的路。、、、、、、我们累计了多年的经验;目前,格珉莱银行的贷款者们拥有用户总股本的93%,剩下的7%有孟加拉政府拥有。贷款人总额为260万,其中95%为妇女。”

“如果我们把给别人的相同或相似的机会给穷人的话,他们是能够使自己摆脱贫困的。穷人本身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贫穷的世界,我们必须去做的只是解开我们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作者对扶贫的见解
“向失业者提供救济,并非解决贫困问题的最佳方法。身体强健的穷人不想要,也不需要慈善救济,失业救济金只是增加了他们的不幸,剥夺了他们去做事的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剥夺了他们的自尊。”

“穷人之所以穷,并非因为没有经过培训或是没有文化,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得到他们的劳动酬报。他们无力控制资本,而恰恰是控制资本的能力才会使人们摆脱贫穷。利润是坦然地倒向资本的,穷人处于还无力量的境地,只能为生产资本控制者的利益劳动。”

“他们为什么无法控制任何资本呢?因为,没有继承任何资本或贷款,有因为被认为没有任何信贷价值而不能贷款。”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修筑种族籓篱有默契

由于反贪污局对雪州民联政府行政议员的“盘查”,并造成一名无辜的行政秘书,在盘查过程中从反贪污局大楼离奇坠楼身亡,反贪污委员会的头目们对此非但没有承担责任,给人民公开析疑交代,仍然是表现一贯的高傲,一夜间,众怒难歇,反贪污委员会变成了千夫所指,落得好比过街老鼠,不单受到许多朝野政党领袖的公开指责,各民族民众为此走在一块,共同抗议,表达对赵明福的无辜牺牲的不满和愤慨。

这时,那些维护着垄断利益集团的种族主义分子最感到不安,看到各民族人民走在一起,表现空前的团结,同仇敌气的时候,这就触及到他们的守护底线——谎言被揭穿了,长久修筑起来的种族籓篱再次遭到人民突破。为此感到惊慌失措。

据《马来西亚局内人》7月19日转载,那位精通玩弄种族情绪的老政客写道:
“新经济政策在过去推行39年以来,土著实际只拥有20%的持有权,而仅在全马人口26%的华裔则持有50%,土著所拥有的财产仅有15%,而其余的都是由非土著所持有,因为城市地区的地产比郊区更值钱。”

他警告说:“若马来人能认真看待这种情况,他们肯定会感到难过,因为几乎各领域都是由非马来人所掌握。”
并煽动说:“非马来人是居住在高级住宅区,而马来人则居住木屋区内。”

《每日新闻星期刊》也在同一天刊登新海峡时报集团总编辑再努(Zainul Ariffin Isa)的评论〈赵明福死亡导致各种政治投机活动〉(Kematian Teoh timbulkan pelbagai spekulasi politik),大力抨击在野党领袖在事件后续发展过程,质疑马来人的能力。

他质疑说:“为何作为一个马来人的雪州大臣,怀疑自己族人的透明公正行事的能力?”

又质问,“众多政府机构的官员难道不是马来人吗?难道马来裔的警察、法官、教师、调查员、医生、讲师全部都不能够被相信吗?”

它批评(雪州大臣)卡立质疑马来人的能力,不能够公正地处理赵明福的案件,同时更指卡立不相信马来人,对抗以马来人为多数的国家机关。

民族团结、种族和谐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一旦各族民众走到一起,努力争取大家的共同权益,他们就坐立不安,希望把种族的籓篱加固修筑起来。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反贪污局的真面目

前天,雪州民联政府行政议员,欧阳捍华政治秘书赵明福,被莎阿兰反贪污局拘留盘问直至深夜,隔天发现离奇坠楼身亡;在同日同一地点,也遭到反贪污委员会盘问的加影市议员陈文华,向媒体揭露了反贪污局官员的使用的审问手段,从他受到连续数小时的疲劳审问的情况看,和过去的政治部的审问方式、手段,可说是一脉相承,顶着匡正腐败的招牌,名字动听的的肃贪机构,无疑是换上新装上阵的政治部,是势力集团镇压反对力量的走卒鹰犬。

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白色恐怖的人都知道,马、星两地,恶名昭瘴的“政治部”(Special Branch),覆盖广泛,无孔不入,以各种不同面目渗透进入城镇的民间团体,学校、社团、职工会还是政党等,到处都安置他们的线人,对异议者和对立党派人士,动辄拘捕逼供,随时滥用内部安全法令,进行无需审讯长期监禁。今天,随着民众的醒觉,如果使用粗暴的镇压,最终势必遭遇到人民唾弃,因此要执行那种卑鄙的勾搭,不得不包装打扮。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海南面包

小时候,市面上最普遍的面包有两种,一种是华人烤制的“海南面包”,另一种是印度人烤制的“孟加里面包”;至于高档的精制面包,就是所谓的“Cold Storage面包”,那时只有少数冷藏食品商店才买得到,毕竟都是供给一些吃细粮的和洋人顾客。

住家就在旧宽柔一小对面,附近有好多茶室、咖啡店,记得:福来居、榕南园、大东、福新等几家,都是由福州人经营,但面包一概都是海南面包;家里习惯天天吃粥,偶尔也来换一换口味,吃一餐面包搽加椰,那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后来由于工作,住在双溪威新村,和第二路关帝庙同排,有间茶室自己烤制海南面包,傍晚七点是面包出炉的时间,同屋的几位朋友,总会打发其中一人去买刚刚出炉热面包,这就是隔天的早餐。

在南北大道还没开通的日子,每逢南下新山,我总要在Alor Gajar停留片刻,因为有家叫南香的咖啡店,可以坐下喝喝咖啡吃吃烤面包,饶有情趣。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样式的糕点面包,不但强调健康营养成分,更有各种花俏,玲珑满目,今非昔比,就是粗淡简单的传统海南面包难找。

有一天早晨,我街边一位年长的印度面包小贩询问,有没有卖海南白面包,他说:“有的,这好吃何必买贵的。”

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少讲、多做

俗语说:“不开口,没有人当你是哑巴。”讲多了,容易变成语无伦次。

过去,不少受到民众尊重的人,终其一生默默耕耘,始终为民众做好事,没有张扬,没有自夸居功,没有高调础础逼人。这就是崇高的品德,是中华文化推崇的优秀传统;有位诗人在他的词里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心国内时事的人都会留意到,有三两位爱出风头的“二毛子精英”,有当上大官的父子,还有回返斗室的博士,他们一向都以民主、民权斗士的姿态,习惯在媒体上亮相说三道四。

这回在槟城发生的豆蔻村居民逼迁事件,民众上门来向他请愿,他先推说是前朝的事,没法推脱,又改说中央,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竟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戴上首长的桂冠。

而那位回归斗室里的“前院长博士”,又再出版了一本新书,请人翻译,充满想象力的把别人谩骂一通,志在推销自己,可惜发布会上也只能听到他那班罗罗的掌声,这原本就不太洋洋得意,刚刚燃烧起来的欲望,奈何又被驱回到那烦闷的斗室,背后支使的精英头头又不动声色;这时,只要听到外边一点不顺耳的声音,就要机械的妄吠几声。

这就是所谓的:“失道寡助”。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幸福的人——她为了别人的孩子




转载:

  在河南郑州西郊某小区,一名“80后”的乡村女校长李灵,为了给村里学校300个孩子建一个阅览室,孤身到郑州骑着三轮车收购旧教材旧读物。李灵是标准的“80后”,生于1982年,今年27岁。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无数网友被感动了,他们评她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应该推荐她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为什么会被网友评为“最美”,为什么会有很多网友感动,就是因为她为社会为困难孩子不索求回报的付出,难为可贵之处是一个经济能力并不好的80后乡村女教师为了一些贫困的孩子收破烂。美的境界是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善良,而这位乡村女教师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在这个道德滑坡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名利占据了社会主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少了许多,人性的善良用金钱来衡量,当社会越来越丑陋时,人们呼唤美的东西来净化。标榜乡村女教师,正是因为她的美与社会的丑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因为她的美,是我们所崇尚的。人性的光辉伟大美丽,不在于轰轰烈烈,在于朴实日常随意的表达。

  乡村女教师震撼了许多人,很多人也为此感叹社会反差,为了失学儿童而举债、奔波,这是牺牲自己的善良。而有能力的人,只是一味的向社会索取,却很少向社会回报,眼睛里只有金钱名利,为富不仁;一些为官的人,没有怀揣百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了口号,满脑子的官运亨通,与民争利,口号喊得多实事办的少;社会风气在“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下萎靡。

  美的对立面就是丑,乡村女教师的美,也揭示了社会的丑陋一面,她的善良也反映了教育的尴尬和缺失,也衬托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呼唤乡村女教师的美,宣扬乡村女教师的美,当宣扬的美,越来越多时,激起社会更多是责任感,让丑陋越来越少。

  乡村女教师的美,但愿能让有关部门重视教育资源的盲区和死角,也让那些过着奢华的生活,钱多得几十辈子都挥霍不光的人“善小而为之”的去回报社会,但愿她的感动能唤起众多人的良知。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保守势力

这一年来,巫统的极端保守势力受到很大的冲击,有一段日子沉寂下来,但这种突然的瞬间平静,正是必要的重新组合和美化妆扮,现在又再来到台前出击了。对国家和人民大众来说,长久以来压在大家头上的保守势力,绝不会心甘情愿从善如流,放弃他们既得的利益,民众大意不得。

一些保守势力的精英们,山善于制作敏感政治课题。也来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炒作的机会,现在除了政治课题以外,不是政治课题的AH1N1)型流感,也要借题发挥了。

《马新社》报导,莱士雅丁建议所有的媒体重新返回使用“猪流感”的旧称,以取代甲型流感的正式名称。还说“重新使用“猪流感”的做法,是为了人民理解这次流感的危险性,并且让讯息能够更准确地传递给人民。” 如此一来,是为了减少乡村马来民众的混淆,国营电台的所有马来节目都把流感的名字改成selsama babi或者selsama khinzir(猪流感)。

这真是用心良苦的创作,舍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统一组编不用,司马昭之心。

不久前,对于陈平回国的争论,他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似乎有人欲让陈平回国,并给予他一个新角色。政府也获悉确实有人企图在我国恢复共产主义。”

在他控制下的国营电视台,现在又再播放那些陈旧的录像,用标志上“历史的今天”,极尽煽动的能事。

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包装

我记得,过去外国人喜欢嘲笑中国产品说:“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

我们确实曾经见证过这样的事实,在六、七十年代,新、马市场上深受喜爱的中国物品,日常用品像:鹅标棉质背心、美加净牙膏、香皂、珠江牌酱油、水仙花牌罐头、食品、白鸽牌凉鞋、长城牌铅笔、回力牌球鞋、蝴蝶牌缝衣车、凤凰牌自行车、英雄自来水笔等等,大受欢迎。

到底这和上一辈人的历史的渊源和传统文化,是有些相关的,那时的社会没今天这么繁华,一般人生活艰苦,多讲求节约,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需要,价格常常要货比三家,力求价廉物美;很多做生意人都标榜公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跟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也也产生巨大的变化,现在除了品质的要求以外,更要求包装(外观)的精致,强调现代生活素质、时髦、气派和品味。这样,脑筋灵活的商家们,更开发了许多卖点,有如:什么绿色啦、环保啦、有机啦、节能啦等等。有些普通的日常食品、用品,经过改头换面,把原本价格翻了几倍,买的人更加乐得其所。

去年美国发生的次贷金融风暴,就是将这些劣等金融借贷的账项,明明是高风险而需要多拨出坏账储备的,却标签上“低风险、高回酬”的精美包装,向其他国家兜售,结果造成巨大的灾难。

最可恨的要算是政客们的包装,往往把黑白颠倒;那些挂上民主、廉洁、公正标签,装的却是相反的专制和腐败,始终都在祸国殃民,就因为一般民众缺少一对火眼金睛。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中医

母亲对中医药有一定认识,她母亲年少时,开始帮助家乡舅舅打理药材铺,做炮制药物工作,对常用药物的属性、疗效知之不少,空闲下来也总爱谈谈这些经历。她不曾上过正规学校,大概由于这样的工作接触,也能识字和阅读报章。

舅舅一辈子行医,他的两位儿子也继承行医,都有经过正规培训,从年轻开始,在家乡潮州市金石镇的金石华侨医院驻诊,现在已经退休,自己开业行医,孩子也都完成医学教育,从事他们本行。

父亲的长辈朋友当中,有几位知名的中医师,毗邻的泰和堂的宋世廉先生,常常见到,由于方言的隔阂,交谈不多;时常一起喝茶聊天的是家住义兴一巷的陈家为先生,他当时颇有名气,慕名到来求诊的病人很多,有些奇难杂症,久治不愈,经过他的诊治痊愈,他不收诊金。经常遇到的中医,还有一位李鸿洲先生,由于是潮州籍贯,除了聊天,也爱讲笑话。

那时,新山的西药房并不普遍,都集中在新山市區海边街的Jalan Ibrahim一带,由华、印籍医生开办大约有五、六家,其中较好口碑的如楊仰安医生平民药房、韓素音医生的环球药房。

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

李光耀的马后炮

到今天为止,新加坡高级资政李光耀来马来西亚的八天行程,还剩下两天,电视、报章每天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可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他给这个国家的人民释放什么友好或者善意,报章上看到的许多言论,不外是老冤家发的气话,总是“我对你错”这类的嘀嘀咕咕,对前朝的政治对手,也不忘发发马后炮,看来还是旧恨绵绵。

最有趣的算是在槟城说的一堆酸溜溜的话,他对林冠英说:“二十年前訪檳時的情況,與現在的情況比較没到过槟城,可是槟城的設施不像怡保和芙蓉般有很大的改變。”

或许事实也真是如此,真的是发自肺腑之真言?尤其可爱的是,小气的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也即学即用,不忘用它来评击他的政治对手。显然,只是政治人物才有这种敏锐的才华。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新山旧政府大楼


对老一辈的人说,到“皇家山顶”去,就是到这座历史悠久,自殖民地政府时代遗留下来的州政府办公大楼。那时候,民众生活中的许多事务,非上“皇家山顶”去办不少。

整座建筑物刚好座落在新山市中心的一处高地,距离新、柔海峡不远,由于周围没有高楼的阻挡,就算站在距离几公里外,也可以一眼望到,長久以来它就是新山的地标。面向新、柔海峽和蘇丹皇宮方向的山坡最為翠綠,斜坡上还钟滿树木,是假日野餐消闲的好去处。

大楼只有八层,上下段各有四层,下面四层向外阔展成圆柱形环状,四周还有附楼;上四层方形塔楼細小,頂层是空阔的瞭望台楼。整座大楼看似用花岗大理石建造,外表从来不需上漆,雖然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風化,还能保持得相当光鲜亮丽;楼里面的办公室极为宽阔高旷,虽然当时没有空调设备,但上下备置有旧式电梯。里头有国民登记局、教育局、土地局、财务部、甚至还有新山县长办公室等等。建筑物周围还留置有几尊大炮,每當佳节庆典前夕,一定會听到一连串的隆隆炮声。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每年都有跟隨大人上这里来办理些大大小小的事,如:申办国民身份证、公民权啦;有几回,父親还帶我一同到教育局去,拜访当時的州华校督学陈毓荃先生,他是父親的朋友,往往有些鄰居親友遇到要办理子女升學、轉校的事,总会拜托父親和向这里的教育部督学說項。

每年一度的柔佛大賽車,是当時新山的盛大節日之一,這里一帶的山坡,處處人山人海。有一年,我們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竟然一伙溜進大樓最上層的看臺楼面,从窗口觀看地面的賽車,現在想來真是胆大。

2009年6月6日星期六

“董总变质”

最近,有一位不甘寂寞的博士,写了一本书,叫《新纪元学院事件∶董教总的变质》。

看来,这就是花费过去三数年时间,在华社里搞到风风雨雨的初步结论吧!

从那位功高八百的“秘书处行政主任”、“执行长”的聘约契满,由于没有获得续聘,而开始叫嚣,一直到新纪元院长的“续约风波”为止,算是进入高峰,一时间那幕后老板和精英团队们无一不陆续登台亮相,报章文告、记者会、讲座,串响半岛南北,时而口出恶言“揭发”,天天高潮迭起,令旁人眼花缭乱,议论纷纷。然而,华社民众好在并不因此而跟着脑筋发胀,跟着对董总星光火眼相向。

运动本来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现在的董总和十年以前的董总相比,难免需要改变,董总也确实变了;从前,是秘书处领导董总,他们决定在先,而董总主席“认可”在后。犹如上一任董总主席说的:“秘书处行政主任的权力太大了”。谁都不得进一步详细了解,否则就要犯上了“外行人管内行人”的错误。

为了斗臭斗垮对方,扑风捉影,动辄替人戴上帽子,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的事,相信从那时过来的人都知道,凡是有“海外关系”的人,都被套上“右派”或者是“通敌”的坏人。

为华社奉献的人,永远都受到大家的拥戴,但千万不可以自我膨胀,抬高自己,以“救世主”自居,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

鲁藜的诗《泥土》写道: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大家Kawan Kawan

报载独立稽查报告总结《巴生自贸区》事件发现不良行政管理和对于发展计划缺乏完整概念的情况,导致巴生自贸区发展成本不断飙升!

面积405公顷的巴生自贸区(PKFZ)包括仓库、办公室及一座4星级酒店,成本从少过25亿令吉飙升至46亿令吉的消息曝光后,就备人们受争议。

独立稽查报告其中一个建议是要巴生港务局重组,向财政部取得46亿令吉低息贷款,以免2012年可能无法偿还的局面。该报告指出,若预算2012至2041年之可能引发增息情况的费用50亿令吉,最后整个成本经费可能高达124亿5千300万令吉。

稽查报告也列出的6大主要弊端:
· 巴生港务局(PKA)的管理和权限模糊不清,导致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发展工程会出现问题。
· 内阁未关注巴生港务局需要自行寻找经费推动各项发展计划的情况。
· 巴生港务局缺乏效率的行政管理,造成发展工程出现数项问题。
· 各项监督与平衡工作都没有经过巴生港务局的审核。
· 港务局董事与数名测量员和律师有利益关系。
· 很多尚未竣工的工程皆收取费用,而且征收过高的利息。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工程的施工,需要专门人员的监管,自不在话下,我们有完整的工程管理制度。工程顾问团队,在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根据工程监督的结果,向业主提呈其详细评估报告,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在业主这一方面,财务小组有责任抓紧一切成本开销,有效确保运作全部程序。

我国有着完好的一套管理机制,如今却不能运作,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为,长久以来,和这类似的一切一切,都在“大家Kawan Kawan ”的精神下运作。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宵小光顾

治安好坏,影响到民众百姓的日常生活,向来就是大家密切关心的课题,我从上海回来,和朋友见面闲谈,经常被问起上海治安好不好?我说:“无从评比,但自己也遭遇过。”
要是比起邻国新加坡,可说是差强人意。盗窃猎夺天天看到报章上的报导,人危自危,受害者绝多是平民百姓,偶尔也有高官显要。至今掌管治安者,还没拿出有效对策,可说是不得安宁。
四年前,我工作在上海,租住在南汇惠南镇听潮南路泰燕华庭公寓,公寓的保安设施不错,有日夜保安巡视、闭路电视录像,四周围墙上还安置有红外线感应器。我住的是第三层楼。前后三年,竟然发生过三次夜间入屋光顾,宵小入屋的时间,几乎都是选择入冬的夜晚,时间大约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
第一次, 宵小从睡房窗口进来,拿走一台并不新款的手机和钱包里的整千块钱人民币现款;放在一块的手表、信用卡却安然不动。
第二次, 从阳台客厅进入,拿走客厅的一台手提电脑,然后进入睡房打开衣橱;这时,我突然醒来,喂一声起身,眼看这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身手敏捷的从阳台翻爬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离上次发生仅仅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第三次, 发生在2008年1月30日凌晨,刚好是农历除夕前一个星期,这回转换到厨房窗口进来,拿走客厅的一台手提电脑,还有一罐新买的铁观音乌龙茶。
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至于听到的也有不少。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老八样


我不了解过去上海浦东、南汇地区的传统节庆,直到来到南汇以后,才听说“老八样”这种具有地区的传统特色佳肴,是过去普遍在农家的婚丧请宴,年节喜庆,最主要的传统美食。
所谓“老八样”就是八宝饭、扣甜肉、炒三鲜、白斩鸡、咸肉片、红烧鱼、蛋卷、三鲜汤;另外加上配有8样冷菜一大拼盘(有海蛰丝、白斩鸡、猪肝、猪肚片、白烧肉片、油炸花生、皮蛋、肉松等八种)。
上海南汇惠南镇上,在通济路371号,离图书馆不远处,有一家“老八样店”,卖的就是这种传统餐食,遇到朋友来访,总会带他们一块去吃吃,为的是品尝一下地方风味;餐厅设在二楼的两个楼面,有几间对窗的房间,除了空调之外,其他设置非常简单,桌椅就是木制的方桌和长凳,喝酒用的是小碗,来客大多数喝黄酒,大方利索。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湖北

尊敬的湖北同事、朋友--新国:

你好,好久没读到你的邮件,工作、生活有没有什么改变吧?过去的几位同事,由于各种人迁,现在都别谋另就;回想起来也真是有些感叹。过去几年相处的日子,大家工作愉快,我记得曾经邀你到住宿倾谈,也邀你到马来西亚走走看看,你也邀我有时间到湖北跑跑,从那时起,我倒是多加留意起报道湖北的新闻什么。。。
不久前有一则新闻,说湖北省巴东县一名乡镇官员在娱乐场所被女服务员刺死,被杀的是野三关镇招商办主任的招商主任,由于强求“服务”不果。

在南汇也和这些什么“管委会”、“招商处”打过不少交道,他们刚刚接收过农民手中的土地,在招商引资大事发展经济,忙内忙外忙出国,白天忙开会,晚上忙吃喝,说是拼指标、比效绩,大家心知肚明,只是画公仔不要看到肚肠。

后来,留意到机关附近的标语,写的是“八耻八荣”,我就和周围的人说,旧年代“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到了战争年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近几十年都洗涤的光光滑滑了,现在又找到一块遮羞布,很有味道。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我想,他们就是多耻缺荣吧?

父亲的小店

从50年代到70年代,父亲拥有一间很小的小店,算面积的话大约只有5、6米,有店面没后门、其本设施什么也没有。地点当时的新山大巴杀、巴士车站、的士站面对,在纱玉街和陈旭年街交接地方,前面大街(砂玉街)车站、巴杀毗邻,平时车水马龙,右边不到500米就是砂玉河出口,河对岸便是新山海关,连接着新、柔长堤,当时的市区很小,也没什么高楼阻挡,站在店前一眼望过去,可以把大半个新山市区都摄入眼帘。巴杀是用铁架结构建成的,分成外圈和内圈,外圈贩卖肉类、海鲜鱼类、生果,内圈贩卖蔬菜、鸡蛋、干粮等;中央是楼高三层的大钟楼,呈四方尖顶,据说战前四面各有时钟,是被日军掠走,地面层有卖华人早点小吃的茶档,四周通畅无阻,空气流通。

在当时的新山,从纱玉街一直到阿福街一带,可说就是市中心,周边都是双层的旧时店屋,楼下有店面楼上便是住家,一般做生意的一家就这样居住;后来出现的花园住宅,根本就闻所未闻。热闹的市区周围有银行、诊所、药店、餐室、杂货、木炭、布匹洋货,洗衣店等各类商店。

父亲的小店是从一位中年印度人转租过来的,因为是经过二手包租,租金很贵;可是因为地点好,租金高得离谱,那时的月租是200多块钱,无奈这是市价;二手包租屋主是从原来土耳其人把几间店屋一起包租下来,然后切割改装,变成好几个单位租出去,这是一位印度国籍的律师,由于马来亚同样是英国殖民地,所以便轻易的到这儿来从事他们的专业工作,赚到得钱汇回去祖国家乡,然后自己每隔一段时日也会去小住一些时日。从奇怪的门牌号看:父亲的小店在12C和12B中间,但却是12号A,小店的后半部是印度人开的理发店也是12号A,右邻卖书报的摊子是12号C,左邻较大的洋货店却是12号B,这一点都不顺序,就是这些东凑西凑的小店面,每个月就是一笔不菲的租金入息,真是精明绝顶。在50年代这样的租金实在太高了,一个普通工人每个月最多只能赚到20-30块钱,茶室的一杯咖啡是两毛钱,小贩的汤面才三毛钱一碗,白米一斤不到两毛,苏打饼干一斤六毛钱。

父亲的店里主要是售卖水果、巧克力、糖果、饼干、香烟等轻便小食品,每天从早晨6、7点开店营业,一直到晚上9点关门休息,一年365天除元旦日例外休息,其他日子一概开门营业,由于爸爸要参加柔佛颖川公会的成立纪念活动。在60年代兴旺的日子,平时一天的销售可以达到百多两百块钱,节日或者周假(星期五)生意也会更好;由于作业相当忙碌,需要一些人手协助,店里随时都会有聘请一两名小伙子店员协助。小店离开住家很近,距离大概只有一公里左右,每日三餐都是从家里煮好,装放在铁饭盒(食隔),小伙子用自行车载送到店里来,等到稍微空闲下来,大家轮流用餐。由于地方小,货架把一半以上的空间都占据了,吃饭时只能找个木箱当桌子,再铺上一张用后即丢的旧报纸铺上,三下两下大家就吃完一餐。

相隔一个店面,就是门牌13号的“有泉茶室”,除日常茶水从这里买,连洗澡、洗用水也都一概供应。茶室是龙姓的海南人经营,卖茶水、面包,有一边的店面是出租给印度人(回教徒),早晨卖印度飞饼,中午是饭食和煮炒,都住在二楼一块生活;店里的顾客包括三大民族,一到每年的回教斋戒月,店门只打开一半,不想斋戒的就在后座用食。

隔壁还有一家卖米粮、香料的印度商店,所有员工都是来自印度,工作一段日子便回家乡一趟,米粮当时是统制品,每人每月有固定可买数量,购买的顾客都登记在固定的供货商户口,绝不能自由买卖,这是英殖民地主义者为了对付争取独立的人民所采用的苛政。

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有许多事,不讲不快,讲又想讲得透, 讲透是自以为看得透彻,所以短说好过长说,少说好过多说。

借用一位前辈的话,就是:“不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