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中医

母亲对中医药有一定认识,她母亲年少时,开始帮助家乡舅舅打理药材铺,做炮制药物工作,对常用药物的属性、疗效知之不少,空闲下来也总爱谈谈这些经历。她不曾上过正规学校,大概由于这样的工作接触,也能识字和阅读报章。

舅舅一辈子行医,他的两位儿子也继承行医,都有经过正规培训,从年轻开始,在家乡潮州市金石镇的金石华侨医院驻诊,现在已经退休,自己开业行医,孩子也都完成医学教育,从事他们本行。

父亲的长辈朋友当中,有几位知名的中医师,毗邻的泰和堂的宋世廉先生,常常见到,由于方言的隔阂,交谈不多;时常一起喝茶聊天的是家住义兴一巷的陈家为先生,他当时颇有名气,慕名到来求诊的病人很多,有些奇难杂症,久治不愈,经过他的诊治痊愈,他不收诊金。经常遇到的中医,还有一位李鸿洲先生,由于是潮州籍贯,除了聊天,也爱讲笑话。

那时,新山的西药房并不普遍,都集中在新山市區海边街的Jalan Ibrahim一带,由华、印籍医生开办大约有五、六家,其中较好口碑的如楊仰安医生平民药房、韓素音医生的环球药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